《小團圓》作者是張愛玲。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下面是YJBYS小編為讀者朋友搜集整理的小團圓讀后感,歡迎閱讀。
小團圓讀后感(一)
晚上躺在床上,腦海里面突然冒出一句話:但凡喜歡張愛玲作品的人,他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張愛玲式的靈魂。
張愛玲居然稱呼自己的母親二嬸,也就只一個稱呼就讓人心里生出無限的陌生來。我小時候被父母管教的比較嚴格,有些拘謹,遇到陌生人一開口就將紅色涂滿臉,一直畫到脖子。高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期間也在自己的親戚家住過一段,我是個不喜歡將自己想法說出來的人,有了這樣的經歷,就更加的內向起來,總有一顆魂靈被深深的囚禁在內心。此后,回家的次數也少了,慢慢的和自己的至親也有了生疏感。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母親逛街,看中了一件衣服,心中很是喜歡,眼神也表現的很強烈,但是母親對于衣服的樣式和價格還有些不滿足,我也只有悻悻的放棄了,嘴里面淡淡的說:我不要了。臉上雖然有些不樂意,但是卻盡量的遮掩起來,不讓自己看起來是賭氣才這樣說的。慢慢的就將別人的眼色和態度放在了首位,總覺得自己是哪個需要低眉順眼的人。大學的時候,自己開始全面掌握自己的財政,在錢上是從來沒有打算的,總是一塌糊涂,在看到存折上全部是了零后才知道自己的拮據。但自己也從不主動的向家里面要錢,總是父母在電話里面問起,我才囁嚅的說出:那就給我郵寄些吧。向同學借錢更是少的可憐,都不好意思開口,似乎世界上孤單單的就我一個。
我確實有些敏感,有時候敏感的讓自己都生出討厭來。沒有了生猛的氣息,總是低眉順眼的,搞得滿腹都是牢騷,卻又不能聲張起來,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卻也只能躲在角落里面獨自舔舐。
看著張愛玲的作品,尤其是小團圓,似乎那個九莉的身體里面囚禁著無數個張愛玲式的靈魂,我也是其中的一個,那過馬路時渴求被母親拉起的小手,張在空中,白嫩的,很是刺眼。中國人就是那么含蓄的羞于表達自己的愛,你是,我是,所以大家只能蒼白的活著。
看著張愛玲的小團圓,尤其是她童年和姑母同居的生活,就讓我有些感同身受,雖然沒有她那樣的楚憐,但總讓自己在夢中有坐船的感覺,熱辣辣的光在湖面上晃個不停,沒有什么著落感,就是空空的浮在哪里。
小團圓讀后感(二)
《小團圓》這本書是我在單位的圖書室找到的,在家擱放了好久才下定決心來看,我覺得小團圓更像是張愛玲寫給自己的書,大概是把一輩子碰到的人事都寫進去,發泄,記載。讀來時時有被針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復雜的情結 。
張愛玲有過一刻的幸福,那句“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出現在《色戒》中,亦寫在《小團圓》里。雖然沒有找見那個真愛我的人,卻再次被這句話打動了,至此把書擱置了一個禮拜。女人的愛往往是一種感覺,并非愛一個人,而是愛被人真誠愛著、真正重視的那種感覺。不曾被重視過的女人是悲哀的。
張愛玲幼年及至長成,都是大家族里的邊角料,她內心深處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累贅,所以不曾對任何人依賴,總是算計著是自己欠別人多一些,還是別人欠自己多一些。生活在被奉為小公主小王子的現代獨生子女是無法體會的吧。從小就覺得自己多余,保護自己還來不及,學會謹慎生存還來不及,又有什么樣的閑情逸致去愛其他的什么人呢?她冷眼旁觀家族來來往往的過客,致使筆下的男女亦冷靜算計彼此的身價。
直到胡蘭成的出現,她縱然想放開地去愛,又怎么學得會放開呢?所以她收藏自己愛的感覺,很久之后才表達出來,她亦收藏妒忌的感覺,在胡蘭成告知與其他女人的故事時,她還要在心里替他辯解,認為他們身體上還是清白的。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漸漸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當時當景是的。所以后來也逐漸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胡蘭成,即使后來有暫時相聚的男人,也沒有真正去愛,因此所有人的離開,她都脫胎換骨似地看得很淡。
小團圓,或許是張愛玲心里將一生所遇見的人和事都記錄在紙上,讓這些逝去的人再次和她團圓了吧。它讓一個人間俗世的張愛玲浮現在眼前,揭去那些神秘和神化,這個真實讓人欣喜。當然,我也很清楚這畢竟是本小說。只是一個人在時過境遷之后,對往事點點滴滴的回憶吧。沒有太多的震動、悲哀,人的一生不是都要經歷許多的嗎,誰又能說自己沒有故事,張愛玲的故事最為曲折?前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我們一生所經歷的,又會在哪里團圓?
小團圓讀后感(三)
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發表以后,許多人都把它當成了信史。
難道不是嗎?里面的人物都是各有所指:盛九莉分明就是作者自己,二嬸蕊秋是她的母親,二叔盛乃德是她的父親,盛楚娣是她的姑姑,邵之雍則是胡蘭成,小康是護士小周,巧玉是范秀美,荀樺是柯靈,燕山是?;?,虞克潛是沈啟無……如果真是這樣看小說還有什么意思呢,記得張愛玲在《燼余錄》中說過這樣的話:“我沒有寫歷史的志愿,也沒有資格評論史家應持何種態度,可是私下里總希望他們多說點不相干的話。
現實這樣東西是沒有系統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蔽娜藢⒘阈堑?、湊巧發現的和諧聯系起來,便造成藝術上的完整性?!皻v史如果過于注意藝術上的完整性,便成為小說了?!睆垚哿嶙约赫f:“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我現在的感覺不屬于這故事?!?/p>
《對照記》出版以后,在照片的最末一張最后的一句話,張愛玲是這樣寫的:“我希望還有點值得一看的東西寫出來,能與讀者保持聯系?!边@“值得一看的東西”應該就是《小團圓》。她寫了,然而由于當時胡蘭成正在臺灣,朱西寧也準備根據胡蘭成的活動寫張愛玲的傳記,宋淇覺得此時出版《小團圓》會被胡蘭成這個“無賴人”利用。種種原因和顧慮,便使《小團圓》的出版遙遙無期。
今天我們讀《小團圓》,也就是張愛玲筆下的歷史,應該在注意作者自己對歷史解讀的基礎上,更注意藝術上的完整性。我以為小說的看點重要之處有二:
首先是母女感情。女兒對于母親的厭惡嫉妒與憎恨絕情,在現代文學作品的人物長廊中,張愛玲小說中的母女關系簡直是舉世無兩。
從《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兒女到九莉之于蕊秋,尤其是主人公“九莉”對母親“二嬸蕊秋”的態度,我們越讀越是難以理解。她的媽媽常年在國外游學,每次出去都攜帶很多的箱子,因此九莉在香港上學的時候,連暑假都不回家。面對來港看她的母親,九莉首先發覺的是她的發式與衣著;當蕊秋把英國講師安竹斯給她的“小獎學金”800塊港幣拿去賭博輸掉的時候,九莉竟然頓生這樣的感覺:“就像有件什么事結束了”、“一條很長的路走到了盡頭”。按照張愛玲對女性的描寫規律,小說中的人物發展脈絡常常是從媚俗開始而最終走向駭俗。
她們母女在一起的時候幾乎永遠是行李,作為環球旅行家的母親,傳授給她唯一的本領就是整理箱子。九莉在學校里讀的是考瓦德的劇本和勞以德的小說,因此她和母親的關系有許多是西方家庭模式的,這里面有著西方小說的心理探討和道德關懷。九莉生病的時候榻邊有一個嘔吐用的小臉盆,蕊秋見了盛氣地走過來說:“反正你活著就是害人!像你這樣只能讓你自生自滅?!笨烊丝煺Z的西方語言,當然一點也不幽默,而“九莉聽著像詛咒”。蕊秋難得單獨帶九莉上街,過路口時方才抓住她的手,一到人行道上立刻放了手。這“唯一的一次形體上的接觸”,讓她“也有點惡心”。這是怎樣的一個古怪女孩,這是怎樣的一對母女!
更有甚者,九莉作為編劇的電影放映有了稿費以后,她竟然問過姑姑,母親為自己“大概一共花過多少錢”?最后她居然將這筆錢合成二兩金子還給母親,低聲笑道:“那時候二嬸為我花了那么多錢,我一直心里過意不去,這是我還二嬸的?!痹跔巿讨腥锴锪飨聹I來,說道:“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噯!”小說接著這樣寫道:“從前的事凝成了化石,把她們凍結在里面”。原來就感情并不深厚的母女此刻更是形同路人,九莉反而覺得“時間是站在她這邊的”,她對自己說:“反正你自己將來也沒有好下場”。讀來真是令人身心俱涼,她母親去世以后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她也終于決定拿去賣掉了。其實那時候她并不等錢用。這樣的描寫正如她自己所說是“虛偽中有真實,浮華中有素樸”。這真是一種別樣的陰冷!
其次是情感生活。九莉遇到了邵之雍,小說里面很有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的影子,但這是繼胡蘭成《今生今世》之后張愛玲的另外一種解讀。
邵之雍先是為九莉寫一篇書評,后來是見了面,再后來是“他天天來”。在張愛玲筆下的邵之雍是“文筆學魯迅學得非常像”,有時眼里閃出“輕蔑的神氣”,他太自信了,面對一個女作家竟然這樣說:“你這名字脂粉氣很重,也不像筆名,我想是不是男人的化名。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边@是什么話?一個有知識再加上有匪氣(或者說是無賴氣)的男人,大概最能征服有虛榮心的女孩子的心。小說還寫了九莉坐在邵之雍身上所引起的對方生理反應,一段象征性的想象描寫,在收斂中有大膽、在寫意中寫實,暴露出邵之雍的真實。他說:“我不喜歡戀愛,我喜歡結婚?!彼砸患埢樘偷玫搅司爬虻膼矍?,然后是把事情做實,當著九莉的面說他們的事已經說給誰誰聽了、已經寫信告訴誰誰了。果然是情場高手,邵之雍的目的達到了。
小團圓讀后感(四)
張愛玲的遺作《小團圓》今年四月在內地隆重登場了,在這久不見天才的文壇里倒稱得上是盛事一件。十二歲時就開始讀她的書,她最后一部作品,我自然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欣欣然在網上定了她的書,很喜慶的封皮,看了讓人眼前一亮。
書是周一送到的,這兩天趕著做實驗,但還是忙里偷閑抓緊時間看完了。我看書的速度一向奇快,而且只要捧著書不看完絕對不愿撒手。書是終于看完了,但很是惆悵,說不出的滋味,從心底里憐惜這個女子。書是她一貫的嘲諷口吻,像個冷漠的人,站在云端看俗世,看人情世故,看骨肉親情,看所謂萬轉千回后的愛情,一切都完全幻滅了,還試圖抓住一點什么,其實什么都沒有,幻滅了其實就是幻滅了,愛玲心里清楚的很,我透過書本看到她嘴角的一絲冷笑。
書名叫做《小團圓》,其實只是一個空心的圓圈,空蕩蕩地圈住逝去的時光,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你找不到起點自然也找不到終點。所謂小團圓,是愛玲回首往事三十歲前的盤點,是一場接一場考試之間的噩夢,是從睡夢里醒來的她絮絮叨叨講給自己的一個故事,本不想給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看,但躊躇很久卻也終不忍心銷毀,把兩難的選擇留給后人,她躲在云端吃吃的笑。你們不是總盼著萬事都有個大團圓嘛,我偏偏叫它《小團圓》;你以為小團圓就真的是團圓嘛,那只是個鏤空的圓圈(),什么都沒有剩下。
倒只剩下一些居心叵測的閑人在圓圈外晃悠,試圖看看才女筆下的花好月圓,郎情妾意,然后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人人可戲”的花邊新聞。愛玲,我扭轉身為你掬一把熱淚,你又是何苦來著,就算是一個人的孤寂,也該咬咬牙挺著,你的筆下自有煙霞,沉香屑里第一爐香的余香還煙霧繚繞,傾城之戀里流蘇那低頭一笑還沒來得及抬起,金鎖記里七巧還在凝望三十年前的那輪月亮,你又何苦寫這勞什子的小團圓,白白讓別人看了笑話。
文風明顯是淡了,不再有以前的精雕細琢,心里嫌脂粉污了顏面,這一次,她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寫。一出場就是浩浩蕩蕩一大批人名,她是存心要讓那些看笑話的人看不下去,她冷冷的笑,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頭高高地昂著,她一貫的姿勢。等著那些看笑話的人走開了,三十年前她的故事仍然在繼續。洋派的母親很漂亮,但卻吝于伸出手拉著女兒一起過街,偶爾手指的觸碰,母親就皺起了眉頭;父親是典型的晚清遺少,空有名家的家世,卻空蕩蕩的像個稻草人,躲在床幔的背后吸者大煙,怒視著小小的孩子在他面前重復背一篇又一篇的古文,聽到后娘的誣告,一腳一腳踢在那個倔強女孩的身上;違心的說更喜歡那個給她做衣服的煙花女子,因為二嬸給她做的衣服是用舊衣服改的,小小的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屈辱…
終于長大了,告別了悲慘的童年,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換錢了,和三姑二嬸在財務上要分得清清楚楚,欠下的債是她心頭的一道疤,寄人籬下的感覺,從來就沒有離開這個敏感的女子,她活得很累,但生活就是這樣,她無法選擇。二十二歲,花一般的年紀,她可以自己選擇了,是一個為日偽賣命的文人,她明明知道結局,卻還是奮不顧身去愛了,把高傲的頭顱低地很低,在塵埃里開出花來,可是她心是欣喜的,以為是碰到命里注定的知己,以為那個老男人的步伐會因為她而駐足。
誰知道不過是曇花一現,年輕的后面永遠都有更年輕的,她以為自己二十二歲是風華正茂,足以取代他家里那兩個年老的妻,誰知道武漢還有十六七歲的小周,小周之后自然還有那個千里護京的范美秀。濫清的男人什么時候少過,愛玲自然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卻也終是厭了,扭過頭去,不愿看那個和半只蒼蠅一樣讓人惡心的男人。以后又碰到那個導演,終究還是一場云煙。
原以為是金光閃閃的金子,切開來看,卻是一塊稀土金屬,在時光的氧氣里一層層氧化,一層層剝落,多年后回首再看,原不過是一堆讓人避之不及的灰塵粉末,風一吹就淡了,散了,遠遠望去,一個空空的圓圈。而關于聯考的噩夢,依然一個接著一個。
《小團圓》,不過是愛玲自己講給自己聽的一個故事而已。
小團圓讀后感(五)
說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現,第一章就已出現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張愛玲并沒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吹健缎F圓》最后一頁時,我發現結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六)
張愛玲的愛情觀是單純的,正常的。她的要求也和所以女人是一樣的,想有個家,有孩子和丈夫,其樂融融的過日子。這跟她才華橫溢的文學天才沒有關系,在愛情方面,我覺得她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但是她偏偏遇到了胡蘭成,一個很花心的男人。說他有文才或者什么,我覺得也是和他的花心兩碼事。對待女人,他很不忠誠,但還美其名曰,他愛張愛玲。我覺得充其量,他羨慕張愛玲的才華,崇拜她,但對待張愛玲的愛,他是欺騙了她。
,很自私自利。而且生活品質上也是一個令人很厭惡的男人??沼辛藵M腹的文章一副臭皮囊!你看他會明目張膽的和那么愛他的人講他的另一個女人,這無疑是在用一把刀割著張愛玲的心。而對所有的女人他只是想要當時受用。是一個愛情大騙子!
女人要警惕胡蘭成這樣的男人。不能為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真的動了芳心,真的愛上這樣的一個男人,那你一輩子就真的太苦了,不僅僅是苦,而且可能會讓你的一生都會為之付出代價。就像張愛玲的人生。
我讀了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很仔細的讀了一遍,讀的很慢。我仔細的跟著她的小說走了一遍她的人生。的確,這部小說雖然沒有用她過去常用的‘蒼涼’這樣的詞句。但是,讀完這本小說,滿眼的淚就慢慢的流下來了。
我為那個才女到了最后還是愛著胡蘭成而難過的要命。離開他以后,她從來沒有提到過他,也沒有說恨也沒有說愛。她那么冰雪聰明的一個人,她當然知道胡蘭成的為人。但是,張愛玲那狹小的生活圈子里,她愛胡蘭成是真的。是一種沉默的,深深的愛。我為她那么愛這樣一個虛偽的男人而心疼。
“小團圓”的最后,張愛玲寫了九莉,其實就是她自己,做了夢,夢到了“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映著碧藍的天,陽光下滿地樹影搖晃著,有好幾個小孩在松林中出沒,都是她的。子雍出現了(就是胡蘭成),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她醒來快樂了很久?!?而我讀到這里,心在鈍鈍的痛,仿佛心里舊年的傷口瘢痕,茲的一下子又出血了那樣的痛。
這個夢是她在美國做的,已經幾十年沒有見到胡蘭成了??墒?,她還是深深的愛著這個負心的人。你不覺得心痛嗎。一個男人,就這樣偷去了如此才華橫溢,如此美麗優秀的一個女人的心。張愛玲沒有一個孩子,老年在美國公寓樓孤獨的死去,好多天才被人發現。
女人,一定不能愛花心的男人,無論他多么的能耐,有才華,多么的多情,愛情不是這樣的。
小團圓讀后感(七)
在我的腦海中,張愛玲一直是站在那里,持一個瀟灑而蒼涼的手勢,淡淡的看著那個十里洋場般華美的上海。
《小團圓》一書是張愛玲的自畫像,書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她生命中所經歷的種種,從創作主體心態的角度來看,張愛玲早年的身世影響了其人格心理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她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體驗。曾有女學者趙園評價張愛玲的創作風格:“張愛玲的藝術才能,使她在諸種矛盾的藝術因素間,找到并組成了她所需要的那一種和諧、統一。這里最基本也最足構成“特色”的,是舊小說情調和現代趣味的統一?!痹谶@本書中,主人公的成長環境,其母親的對其創作風格影響深遠,從而形成了中國舊小說與西方現代小說的不同情調的融合。十里洋場的繁華與浮夸,在張愛玲的小說中,被完美的融合進東方舊世紀的生活習慣當中,或許有人認為張愛玲的小說未必寫的動人,但是卻是寫的最適宜的。
張愛玲的小說中金錢、婚姻、是很重要的話題,在小團圓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父揮霍致使家業破敗,生活日益變得苦難,而母親和父親之間結束的婚姻也使得張愛玲對婚姻產生了懷疑。在社會中人性的缺失使作者備受煎熬,而人性當中的虛偽和殘忍也在其小說中得到了反映。張愛玲以敏銳的目光審視著現實,選擇兩性關系作為切入點,講述著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戀愛與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訴人們:人間無愛,至多只有一層溫情的面紗。她筆下的女性是為了“謀生”而“成家”的女人,而非追求自我價值的強者和天真爛漫的情種。
正如很多人所言,《小團圓》中的張愛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難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陰郁甚至有些刻薄惡毒的眼光注視著社會與人生,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角。